世界上第一所幼兒園,誕生在德國
英語里的「幼兒園」,為何是個德語詞?
01
小時候有一次和家人逛街,街對面新開了家雙語幼兒園。
在那個年代,這絕對是一件無比時髦的事兒。
只見幼兒園門口飄著氣球,掛著燈籠,拉著中英雙語的橫幅。
小孩子喜歡看熱鬧。我盯著橫幅看了一會兒,不由得眉頭一皺,發(fā)現事情并不簡單:
「花園」的英文不是「Garden」嗎?這里的「幼兒園」怎么拼成了「Kindergarten」,是「t」而不是「d」呢?
我向身邊的老爸拋出了這個疑問。碰巧我爸算半個專業(yè)人士,雖然他是學植物出身,但是自考過英語的本科,當時還在學二外德語。
于是他饒有興致地給我解釋道,「Kindergarten」其實是個德語外來詞。由于諸多歷史原因,德語給英語打上了深深的烙印。
我就這么學到了人生中第一個德語單詞。
02
不知道大家當年學英語的時候,是不是也曾有過同款疑惑。
那么,既然「Kindergarten」是個德語詞,難不成幼兒園是德國人發(fā)明的?
你別說,還真是這樣。
18世紀末,隨著工業(yè)革命的進程,社會結構發(fā)生劇變,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外出工作,如何照顧孩子就成了一個難題。
正是在這種背景下,一些針對幼兒的公共教育機構應運而生,最早出現在法國斯特拉斯堡和德國巴伐利亞,專門照顧雙職工家庭那些疏于看管的孩子,這也就是幼兒園的雛形。
第一所真正意義上的幼兒園,由被譽為「現代學前教育鼻祖」的德國教育家福祿貝爾(Friedrich Fr bel)于1837年創(chuàng)辦。
不過在成立之初,這家機構還不叫「幼兒園」,因為要等到3年之后,這個單詞才被他發(fā)明出來。
03
1840年的一個春天,福祿貝爾在一次徒步旅行中獲得靈感,首創(chuàng)了「Kindergarten」一詞。
這個新詞由「Kinder」(孩子)和「Garten」(花園)組成,因為幼兒的發(fā)育就像花園里植物的生長,兒童教育要順應其天性,正如園丁順應植物的天性。
他認為,游戲是孩子的內在本能,玩耍對于開啟學習和理解能力至關重要。因此,游戲和手工應該是幼兒最主要的活動,而教師的首要任務是妥善地設計和引導各種游戲活動,知識的傳授只是附帶進行。
這套「玩耍學習理論」(Spiel- und Lerntheorie)迅速成為當時教育工作者所遵循的準則,并被推廣到全歐洲乃至全世界,對各國幼兒教育的發(fā)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,時至今日仍在主導著學前教育的基本方向。
1856年,德國移民Margarethe Schurz在威斯康辛州創(chuàng)辦了美國第一所幼兒園,使用德語授課。直到1860年,美國才出現了第一所英語幼兒園。
04
其實福祿貝爾的童年算不上幸福。九個月大的時候,母親就不幸病逝,父親忙于工作,繼母苛待于他。直到10歲時搬去與舅舅同住,他才開始感受到家庭的溫暖。
童年時被忽視、被虐待的經歷給他留下了深刻的陰影。幸運的是,對大自然和教育學的熱愛拯救了他。
他在數學、建筑學、植物學、物理、化學、礦物學等多個領域都有所涉獵,先后從事過林務員、土地測量員、中學教師、家庭教師等不同的職業(yè)。
這些看似不相干的學習和工作經歷,為他研究教育學帶來了極大的啟發(fā)和幫助,使他在教育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都受益匪淺。
例如,創(chuàng)辦了第一所幼兒園后,他就運用自己在數學和建筑學上的專長,為孩子們設計出符合教育要求的游戲材料,這一系列教具即使放到今天也依然不過時。
如今談到原生家庭的影響,人們常把一句話掛在嘴邊:「有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,有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!
福祿貝爾不僅治愈了自己的童年,還為無數孩子的幸福童年奠定了寶貴的基礎:這無疑是個溫暖而有力量的故事。
愿每一個孩子,都能夠被呵護和珍惜;向陽而生,自由自在地成長和綻放。
- 上一篇:關停私立幼兒園的聲音漸起,這種做法可行嗎?教育部給出明確回應 2021/12/8
- 下一篇:私立幼兒園將全部關停?教育部給出回復,家長終于可以放心了 2021/12/8

